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 农业发展问题是一个“焦点”
发布时间:2016-04-07
访问量:

u=3184827461,3901524540&fm=11&gp=0.jpg

近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江苏省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农业发展问题是一个“焦点”。 《规划纲要》提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不仅要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也要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中,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重点发展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农户家庭农场,每年培育300家左右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试点,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继续教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积极为新农人提供良好创业环境。

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扶持建设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合作社,每年培育省级示范社500家。支持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和销售联社,积极推进合作社综合社试点,鼓励政府为合作社购买公共服务。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带动作用,扶持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制公司+农户入股”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百亿元的农业企业达到20家。在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形成具备江苏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优质粮油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行粮食稳产提质行动计划,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优化粮经饲品种结构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保证供需平衡、口粮自给。支持粮食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突出粮食主产区、重点县(市、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设施园艺业,培育壮大设施蔬菜、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产业,推进“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力争达到20%。发展规模畜牧业,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发展特色水产业,推进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改造,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打造品牌优势,稳定水产养殖面积1000万亩左右,设施渔业面积比重达到26%。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加快农垦改革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第三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加工集中区和特色加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加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圈,环湖、环丘陵休闲观光农业区,沿江风光带、沿海风情带、沿黄河故道农耕文化带,完善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

培育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农业、立体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村快递物流业,健全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围绕“一村一品一店”,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电商专业村镇,实现农民家庭经营、农村小微企业与电商的成功嫁接,农业电商年交易额力争达1000亿元,电商专业村镇数位居全国前列。

第四节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深化农业综合开发,努力形成农业产业布局合理、经营规模适度、资源利用方式集约、科技创新力强、面源污染可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打造生态农业强省。普及各类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有机和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等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推进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实施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计划,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落实禁渔休渔等资源保护措施。全力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把农产品生产源头控制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第十三章 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保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注重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支撑保障。

第一节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

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4275万亩。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由普及向提升水平转变,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85%左右。建立年度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发布制度,培育一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推出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做大做强江苏种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发展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龙头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广种养业智能管理、节水灌溉远程调控、农业生态环境远程监测等技术,推进智慧粮库和粮食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第二节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拓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培育壮大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等模式,推广“高校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模式。鼓励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开展良种示范、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抗旱排涝、农机作业、产后节粮减损、产品安全过程管控等专业化服务,推广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形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试点。

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现代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深入实施农业“三新”、挂县强农富民、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健全“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每年重点推广50项农业重大技术,培养10万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拓展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业气象、农村金融、农民教育等为农服务功能,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施农业人才“双百双十”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划,提升农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现代农业高技能实用人才。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建设,完善12316农业服务热线、惠农信息发送、为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业信息化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

第三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和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完善与金融、保险、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健全金融支农制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将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推动农业农村相关领域地方性立法,精简涉农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严肃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行为。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水域滩涂确权登记颁证,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市县全覆盖。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