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准绳 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徽样板
发布时间:2021-07-15
访问量: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施行。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殊时点、关键节点,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学好、用好、宣传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对安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影响


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乡村振兴实施提供了各方面法治保障。为解决安徽省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机制等问题,提供了法律支撑。

为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提供了法律支撑。当前,安徽省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五级书记抓三农机制在基层、在少数地方没有很好落实。三农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短期内很难带来大的政绩和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高。二是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足。安徽和全国一样,党委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门,省市县三级农办主任都是由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越到基层,协调、指导、推动、督导的职能越弱。三是对三农督导考核缺乏约束和激励。目前,对基层三农工作的考核指标泛化,督导弱化,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为安徽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充实党委农办力量,强化农办统筹协调职能,发挥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提供了法律支撑。

为落实“四个优先”提供了法律支撑。从安徽省看,“四个优先”的保障机制在基层、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建立。在发债上,2020年全省发行农林水利专项债147.6亿元,占全省专项债总规模的9.9%;2019年只占到3.5%。在信贷资金投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是主要制约瓶颈。在农业用地上,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日益增多,用地面临新的情况和需求,设施农业用地难问题比较突出。在农村公共服务上,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为安徽省落实“四个优先”,提供了法律支撑。

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供了法律支撑。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农业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各地长期以来在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上,习惯等政府性项目、资金的路径依赖还没有彻底改变,涉农市场主体整合资源能力不足,市场活力释放还不够。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为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供了法律支撑。

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三农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用地怎么管,这三大难题仍有待破题。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为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强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

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利用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依然比较严重,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修复难度大,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任务十分艰巨,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有待健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有待强化。近期,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的问题再次给安徽省敲响了警钟,农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施行,为进一步发挥安徽省生态优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决让生态绿色成为安徽发展的底色,提供了法律支撑。


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准绳,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徽样板


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后,安徽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同时结合送法下乡,让法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在吃透法律精神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运用,做到依法治农、依法兴农。

依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四个衔接”。做好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力量衔接、考核衔接。二是抓好“三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在总则中明确,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安徽省对104个县(市、区)分三类,梯次有序推进。三是抓好三项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好乡村产业,继续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补齐脱贫地区技术、销售、冷链等短板,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依法扛稳粮食生产责任。安徽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努力稳面积、稳产量、提质量、提效益。一是把任务落下去。今年目标是粮食种植面积10945万亩、总产803.8亿斤。安徽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一号文件督查,实行定期督导,确保如期完成。二是把效益提上来。大力推进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和订单生产,推广“按图索粮”电子地图。当前要抓好全省26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43个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400个万亩示范片建设,落实订单面积1825万亩;着力提升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培育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县域粮食加工集群。三是把基础夯牢实。打造种业强省,建设1家国家级种质资源库、50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培育20个突破性品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以上,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今年将达82%。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亩均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250元。

依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近年来,安徽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围绕“一县一业(特)”“一乡一品”全产业链创建,深入推进“三产”融合、“三加”递进(初加工、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三品”联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安徽省初步提出绿色食品产业“10555行动方案”,“10”,即重点打造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林特、茶叶)。第一个“5”为走好五大路径: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技术现代化。第二个“5”为抓好五大载体: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158”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第三个“5”为做好五大赋能:招引赋能、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品牌赋能、金融赋能。

依法有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以上;建设400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今年要改厕40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新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767个。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水、电、路、气、网。今年将紧扣省委一号文件确定的任务,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好3000公里农村公路、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安徽将协调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今年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提高到72%,改善40%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

依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安徽省将继续秉持“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全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承包权方面,当前的重点是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部级试点。放活经营权方面,重点是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抓好农业农村部确定的1市11县(市、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18个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改革工作。三是抓好“两改革一发展”。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三变”改革,到去年末,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居)达10812个、占总村数的68%,今年“三变”改革的村要达到70%。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集体经济强村达1313个、占总村数的8.6%,今年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50个以上、总数达9%以上。四是激活农业农村发展主体。“十四五”期间,安徽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增强微观主体发展活力。今年家庭农场达15万个以上、农民合作社达11万个以上,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1万人。

依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自治增活力,引导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以法治强保障,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以德治扬正气,通过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形式,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二是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目前,安徽省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50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99个、示范村1217个。今年,新创建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通过选树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总结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推广金寨振风超市等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做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三是强化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庆祝活动。

农业规划咨询市县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都市农业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农业产业集群、农业嘉年华、农业奥特莱斯、农业农村投资机会研究、涉农企业战略咨询、农场园区企业管理咨询等业务


联系方式025-69853799、15996370505(微信同号)

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图1)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