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5996370505 025-69853799

栏目导航

【江西】江西省农业厅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8-04-23
访问量:

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

赣农字〔2018〕12号

各设区市农业局、赣州市果业局、上饶市农垦办,各县(市、区)农业(果业、畜牧水产、农机、蔬菜、茶叶、渔业、渔政)局(办),厅机关各部门、厅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决策部署,江西省农业厅现就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扎实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7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粮食总产达到425.4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187.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42元,延续了农业农村经济好势头,为全省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640.jpg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省委提出的“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以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关键是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当前,我省农业正处于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产业兴农、品牌强农、改革兴农、科技兴农,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一、坚持质量兴农,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全面完成29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实施农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养殖设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配套设施。

  2.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建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全国领先的农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奖补政策激励效应,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准规范生产,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从源头杜绝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以检测机构“双认证”为抓手,健全完善“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省预警”监测长效机制,强化“落地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成果,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农资、违规使用投入品、屠宰病害猪和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同步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黄龙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免疫密度全年保持在90%以上。

  4.加快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在全省开展农产品追溯示范试点,加大农产品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农业项目资金安排等挂钩,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建立农产品生产“红黑名单”制度,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管理,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对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加大创建力度,确保宜春市、南城县等8个单位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在抓好现有的25个省级示范县基础上,再评选认定10个省级示范县。同时,积极实行示范县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示范县退出机制。


二、坚持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兴农的路子,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切实抓好《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落实,健全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减少农业化学品投入。大力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继续抓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深入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严格农业投入品管控,加强饲料兽药质量监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坚决杜绝禁用农(兽)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

  8.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通过优化布局、完善设施、科技支撑等措施,总结探索农业废弃物有效治理新机制。持续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实行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政策,抓好有机肥补贴政策落地,打通沼渣沼液、有机肥还田利用通道,实现就地就近种养循环利用。统筹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结推广一批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9.保护农业生产资源。保护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深入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2018年度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奠定基础。积极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工作,开展渔政“亮剑2018”执法行动和“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年”活动,加大江豚等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切实维护渔区生产秩序和安全稳定。


三、坚持产业兴农,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10.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启动实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按照“扩面、提质、增效”要求,对标优质稻米、蔬菜、果业、中药材、油茶、草地畜牧、水产等九大产业发展工程,科学制定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市场组织生产、根据需求优化供给,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力争今年调整农业结构面积达到100万亩。

  11.提高“两园”建设水平。按照“扩大总量、提升档次、特色鲜明、示范带动”的要求,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集聚,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把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打造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到今年年底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达到200个左右。

  12.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国家、省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粮油、果蔬茶、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农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力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6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3:1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左右。

  13.做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焦“五区一带”布局(“五区一带”: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五大功能片区和环鄱阳湖滨水休闲农业游憩带),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扩面工程,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力争今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产值达到9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

  14.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主动对接港澳台、长珠闽等重点区域,聚焦国内外500强、全国民营500强企业,重点办好系列农业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提高农业利用外资、人才、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大机遇,引导省内企业赴境外投资,参与境外农业开发,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加强农业技术对外合作。

  15.坚决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大力推广“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促进贫困地区长效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充分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带动作用,打通和完善产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注重产业扶贫调查研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遴选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


四、坚持品牌强农,切实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16.打造江西农业品牌。继续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挖掘一批老字号和“贡”字号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优势品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自主品牌、整合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四绿一红”茶叶、鄱阳湖水产品、地方鸡、“沿江环湖”水禽和优质大米等品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江西著名商标认定。

  17.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持续抓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媒体推广和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国内外展示展销平台,集中推介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紧盯苏、浙、粤、沪四省市目标市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加重点地区的展会,不断提升江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大省”向“农业品牌大省”转变。

  18.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抓牢传统销售市场的同时,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做大做强“赣农宝”电商平台,尽快补齐农产品市场流通短板,不断拓宽江西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


五、坚持改革兴农,不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19.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争年底基本完成。统筹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力争取得阶段性突破。积极开展改革试点,确保各设区市有1个以上县(市、区)开展试点,婺源、铜鼓、石城三个中央试点县要如期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20.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贯彻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完善和应用好农地确权成果,推动经营权流转更加有序、经营权抵押贷款更加顺畅、“三权分置”服务能力更加高效。研究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21.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两园”建设、进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带动、就业创业等方式,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实现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22.深入推进农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垦改革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农垦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农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打造一批大型农垦企业集团,引领带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全面完成农垦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六、坚持科技兴农,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23.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深入实施“三十双百”创新工程,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到位率,力争今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左右。主攻机械化种植瓶颈,加快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大对侧深施肥等绿色环保机械的补贴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QQ截图20180423163112.png


  24.加强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全面实施智慧农业PPP示范项目,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25.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为契机,探索搭建以职业认证、教育培训、定向扶持为核心内容的职业农民制度框架,大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Copyright @ 202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hznfutong.com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8935号 免责声明:如转载我所案例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技术支持:快诚网络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