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及方向: 湖泊渔业资源保护利用、外来入侵鱼类防控和土著鱼类资源保护、淡水池塘低碳健康养殖过程与调控技术
2002年、2005年分别获得河南农业大学环境保护学士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2017年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从事湖泊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和生态修复研究,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研究岗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水生生物保护与管理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湖泊渔业资源保护利用、外来入侵鱼类防控和土著鱼类资源保护、淡水池塘低碳健康养殖过程与调控技术等方面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双碳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蓝色粮仓”子课题、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中科院STS课题、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课题等20余项涉及湖泊渔业、低碳健康养殖和湖泊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国家和地方委托项目。从“湖泊渔业资源保护——流域池塘生态调控”这一视角长期聚焦“渔业资源养护与健康养殖”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动物行为学方法、数值模型评估等多手段,开展湖泊特色土著鱼类资源衰退及外来鱼类入侵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围养殖对水环境、生物资源影响机制及生态修复、池塘养殖碳排放及低碳健康养殖模式构建研究。共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副主编专著《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和《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模式》,编制地方及团体标准7项,参与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报告撰写。获得中科院科技发展促进奖(排名三)、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四)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排名四)等多项奖项,获得第一届江苏省海洋湖沼青年科学家称号和入选2022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