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与养殖生态工程
刘兴国 刘兴国,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生态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学科副主任 。长期从事水域生态与渔业生态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各级以上奖励8项。被聘为上海市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领军人才,第一批全国水产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
水产养殖
成永旭,男,1964年生,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理事,上海市动物学会理事,兼任《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海洋通报》、《生物学杂志》、《水产科技情报》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聚焦虾蟹类,特别是河蟹品质和品种选育、营养调控和稻渔生态养殖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全程饲料和营养调控下的河蟹高品质养殖技术体系,并长期在水产养殖一线指导养殖生产,相关成果除在长三角主要区域主要推广以外,还向我国台湾和西部地区如贵州、青海、延安等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些年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其中SCI30余篇,获得相关授权专利10多项。
畜禽养殖工艺与环境
施正香,女,1964年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畜禽养殖工艺与环境。 先后主持和参加20余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编写国家及农业行业技术标准6项;获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著作及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科技进步奖4项。
水产养殖
李家乐,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兼淡水养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贝类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水产学报》、《遗传》、《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渔业科学进展》、《热带生物学报》等多家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观赏园艺
赵梁军,男,生于1956年,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曾任园艺学院副院长,专业方向:观赏园艺。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协花卉零售业分会会长,现任中国月季协会副会长,中国花文化协会副会长。 主要科研成果奖励:2000年,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生产鲜切花的综合配套技术,获北京市林业局科技进步1等奖;2000年,“新世纪北京市的集水型园林” 论文,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论文2等奖;2001年,“优质唐菖蒲种球生产及周年供应的产业化技术研究”获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进步2等奖;2003年,主持的 “一串红种子工程系列化研究”成果,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2005年,合作完成的“鲜切花保鲜流通综合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2等奖;2006年,“草花种子工程系列化开发研究与推广”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2等奖;2007年,“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成果,共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007年,主持的“金叶珊瑚朴生育机理与园林应用”获第六届全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2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四种主要花卉高效生产与流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论著论文: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50余篇。2019年编著《面向新时代的中国月季产业》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规划设计方面:主持和参与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博览园、花卉博览园、花卉主题公园、区域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规划60多项。
蔬菜种植
张德纯,男,生于194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蔬菜栽培。先后担任温室管理处副处长、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从事国外引种及特种蔬菜研究工作。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审专家。 发表的专著有:《芽苗菜及栽培技术》、《芽苗菜栽培技术百问》、《芽苗菜生产技术图册》、《体芽菜生产技术图册》、《新兴蔬菜图册》等。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河北省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农业信息化
李民赞,男,1963年出生,《智慧农业》编委。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工程专家,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专业组农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家,云南省“科技入滇”专家工作站进站专家。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基础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精细农业学会(ACPA)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信息化技术、精细农业、智慧农业,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如下:(1) 设施农业信息自动获取及远程监控技术;(2) 基于光谱分析的土壤肥力参数检测方法及先进传感技术研究;(3) 基于光谱和遥感技术的作物生长检测方法及先进传感技术研究;(4) 谷物智能化测产系统开发及产量空间变异分析研究;(5)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近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超过70篇。获得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府奖图书奖1项。201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荣誉称号。
农村信息化
刘军萍,女,1965年生,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区划、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农村信息化研究。 曾多次主持或参与市政府、市农委、市计委、市科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市农研中心等单位委托的重大调研课题。共参与编辑或主编出版专业书籍7部,发表各类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奖、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市农口优秀调研成果奖、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优秀调研成果奖等不同类别的奖励25项次,其中省部级奖9项。
信息控制
乔晓军,男,博士,2000年至今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蔬菜专家系统及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近年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48、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等2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著作一部、参与撰写相关著作3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2项,其中已授权20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有2项已经获得授权;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主持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研发攻关类课题“蔬菜生产智能网络传感器体系研究与应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三维形态测量与建模技术研究”。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方面,作为主持和技术骨干,正在参加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温室生产智能控制与管理技术成果推广”、北京市农委“北京精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科研推广示范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损伤检测
韩东海,男,1958年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毕业于日本国立爱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副理事长,农业机械学会终身高级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 主编《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副主编《近红外光谱分析基础与应用》、《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农业设施学》、《果蔬保鲜大全》;参编《食品机械与设备》。获得8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学报上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4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948引进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参加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项,863项目1项,十五科技攻关1项、十一科技支撑2项,十三五项目,横向科研多项。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中心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F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
江苏南京办事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路8号国家农创园 邮编:210000
安徽马鞍山办事处: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园路功辉大厦1207室 邮编:243000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B座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15996370505 / 025-69853799
电子邮箱:znftshichang@163.com